台灣政府徵地史
台灣的發展歷史
就是一部政府徵收民地的歷史
各級政府
不管是日本政府丶國民黨政府
民進黨政府丶無黨籍政府
皆從未停止過徵收人民的土地
這些走過歷史的各級政府
透過徵收土地丶調配土地
希望地盡其利
使都市丶農村丶經濟社會
得以躍升發展
因此
土地徵收本來就是
全世界所有政府的憲政權利
最近有人提一些「正義」話題
指摘政府徵收人民土地
是「違反正義」
這些人可能有歷史的盲點
私人土地權利「絕對化」
才是歷史的反動
才是社會的不正義
因為土地
在社會主義體制下有國有化傾向
在資本主義體制下有公共化傾向
因此
政府徵收民地的問題
不在於可不可以
在於好不好
這是經濟學的問題
不是政治學的問題
以台北市為例
大安森林公園
先由日本政府徵收為公園用地
再由國民黨政府擴大徵收而成
本來叫「柴竹圍」的私人土地
成了公有的大安森林公園
其他案例
包括徵收整條的仁愛路
忠孝東路丶敦化南路等路地
台北市政府所有醫院學校
全都徵收民地來的
除此之外
南港的台肥廠區
也是以「國家需要」為由徵地
現在卻成了繁榮南港的
「財團」的南港軟體園區
內湖垃圾山也是徵地來的
以後剷平也會變成
「財團」的內湖科技走廊
尤其李登輝當台灣省主席
徵收二重疏洪道用地
更是史上規模最大
結論是
政府徵地是天經地義
但要看合不合乎
經濟學的檢驗
和都市計劃學的考驗